给奥巴马当部长的朱棣文:50岁首回苏州老家,称我是完全的中国人
"我的根在中国,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!"1998年,年过半百的朱棣文回到故乡苏州,在游览了这片故土后,他满怀深情地表达了这样的心声。
虽然话说得不太顺溜,但每个字都透着真心实意。
这句话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响,是因为他不仅曾在美国政府担任要职,而且本身就是在美国出生的纯正美国人。
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华人后裔,会对祖国有归属感吗?
【土生土长的美国人】
1948年,中国大地战火纷飞,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,朱棣文呱呱坠地。
朱棣文的父母都是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,后来去了美国深造并定居,没有再回国。这让他幸运地避开了那个不安定的时期,最终成为了美国公民。
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,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科学研究作为人生方向。凭借着出色的成绩,他成功进入了罗切斯特大学就读。这所享誉全美的高等学府,以其顶尖的学术实力吸引了无数优秀学子,是许多人心中理想的学习殿堂。
在父母的鼓励下,朱棣文选择了物理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,并成为了欧根·康明斯教授的学生。
对物理学的热情一直推动着他不断前进。他在罗切斯特大学完成了数学和物理学的本科学习,拿到了双学位。毕业六年后,他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功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。
朱棣文凭借出色的学术表现,顺利晋升,没费什么周折就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教职。
1985年,他在斯坦福大学教书时,和团队伙伴一起搞出了个新发明——用激光和磁线圈做成的原子陷阱。这个发明在物理学界可是个大突破,解决了一个困扰科学家们很久的难题。
在奥巴马的推荐下,他逐渐升任美国能源部长,并于1997年成功获得诺贝尔奖。
朱棣文在美国过得风生水起,不仅得到奥巴马的重用,还拿着丰厚的薪水,这些都显示他在美国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。
朱棣文外表看起来是典型的中国人,但他的谈吐、行为和日常方式完全符合美国人的风格。
尽管他已经成功跨越了社会阶层,过上了不愁吃穿的日子,但在他心底,一直有个未了的心愿,那就是去中国亲眼看看。
【挥之不去的寻根思想】
自打他有了记忆,爸妈就老提起一个地方,那就是苏州。
父亲对他说过:“咱们老家在苏州,你爷爷,还有再往上的老祖宗们,世世代代都在那儿扎根。”
他爸妈还跟他聊了不少在苏州的日子,那边地方挺大,虽然经常打仗,但偶尔也能过上一段悠闲自在的好日子。
他总爱想象爸爸描述的画面:坐在树荫下,挥着蒲扇乘凉。他还记住了那句诗:“秋夜烛光映画屏,轻纱小扇赶萤火。”
父亲活着的时候,常跟朱棣文念叨,盼着他哪天能回去看看。虽说走了几十年,可老家还有不少亲戚在那儿。
朱棣文总是点头同意,他渴望去父母相遇的地方走一走,也想到家族祠堂瞧一瞧。虽然他已经加入了美国籍,但那份对根源的追寻始终深深刻在他的心里。
特别是在担任能源部长期间,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时,朱棣文曾与他有过一次简短的交流。这次会面让朱棣文对前往苏州的愿望更加迫切。
中国幅员广阔,综合实力雄厚,他相信通过两国合作,定能加快清洁能源领域的进步步伐。
1998年,朱棣文迎来了他的五十岁生日,这一年,他得以实现前往苏州的心愿。
他坐着私人飞机跑了老远,最后到了苏州太仓,找到了老爸以前住过的那片地儿。
尽管无法亲眼见证半个世纪前的景象,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巨大转变是显而易见的。他清楚地意识到,这片土地早已经历了深刻的变革。
朱棣文一踏上这片土地,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。这里是父亲从小长大的地方,也是祖辈们世代生活过的故乡,让他感到格外亲近。
在地方政府的协助下,他顺利联系上了自己的族人,并与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。尽管他的中文说得不太顺溜,但和这些亲人一起点香祭拜祖先时,朱棣文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亲切感和认同感。
面对深厚的故土情结,朱棣文深情地表示:"我骨子里流淌着纯粹的中国血脉。"
相聚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,转眼间朱棣文就要启程返回了。让他没想到的是,这次竟有这么多人来送行,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,他心中不禁涌起阵阵离别的愁绪。
当上能源部长后,他就致力于促进中美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协作,为全球能源节约和应对气候变暖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尽管中美两国长期关系紧张,但这并未减弱朱棣文对中国的深厚情谊。
2009年,他专程前往中国清华大学做了一场演讲,目的是促进中美双方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,为保护地球环境出一份力。
虽然这次会面时间短暂,但它确实为当时极度紧张的中美关系带来了一丝缓和的气氛。
第二年,他又来到上海的同济大学做了一场演讲,继续努力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。
他的理念激发了许多学子投身物理学研究。尽管朱棣文最终选择离职,但他为中美两国搭建的桥梁,在后续双方的协作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。
朱棣文给很多中国人留下了好印象。和其他西方人不太一样,他身上有着明显的中国气质。尽管他从小不在中国生活,但他对中国的强烈认同感,让很多人觉得特别亲近。
值得一提的是,苏州太仓专门创办了一所小学,以朱棣文的名字命名。当朱棣文得知这一消息时,他感到非常开心和欣慰。
他最终还是完成了父亲交代的任务。
消息来源:
朱棣文,一位在物理学领域享有盛誉的科学家,因其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技术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而闻名。他于1997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,成为继李政道、杨振宁之后第三位获得该奖项的华裔科学家。朱棣文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,也为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。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际科学界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尊敬。

